首页 >资讯参考 >

世界微头条丨Keep通过上市聆讯,线上健身前景如何

发布日期:2023-07-04 09:16:3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分享

6月22日,港交所公开信息显示,运动科技公司Keep已经通过上市聆讯,准备在香港上市,或将成为国内“线上健身第一股”。

Keep是一个为用户提供健身解决方案、以帮助用户实现其健身目标的平台。

上市是Keep的最佳选项


(相关资料图)

Keep发展至今虽不到10年,但前后共获得了9轮融资。

根据Keep招股书,在2014年初创阶段,其获得了25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2015年,KeepAPP上线,平台月活跃用户达到一百万,并在此期间迅速获得了500万美元A轮融资与1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Keep平台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一千万,完成了原始流量积累,并在年内相继完成了3199万美元C轮和1052万美元C+轮融资。2018年,Keep获得高盛领投,腾讯、纪源资本、晨兴资本、BAI等跟投的8202万美元D轮融资。

2020年,8335万美元的E轮融资完成,Keep估值一度达到10亿美元。2020年年末,Keep完成了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3.55亿美元F轮融资,此时其估值已经达到了20亿美元,仅半年的时间距离上一轮融资估值翻了一倍。2021年进行了最后一轮7000万美元F+轮融资。Keep9轮融资,累计金额达40多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Keep多轮融资中的投资者,有不少多次参投,如BAI资本、GGV纪源资本、时代资本、腾讯资本等,其中BAI资本更是参与了Keep的6轮融资。上市是Keep背后资本退出变现的最佳选项。

在2021年,Keep便开始了上市的努力,但其上市之路并不顺畅。2021年第二季度,Keep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登记声明草拟本,以供对Keep的美国存托股上市进行非公开审阅。失败后,Keep决定转向寻求香港上市。

2022年2月25日,Keep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于同年8月,因递交招股书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IPO申请转为失效;同年9月6日,Keep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继续冲刺IPO,然而第二次也因为未通过聆讯,上市失败;2023年3月28日,Keep第三次递表港交所,终于在这一次通过了聆讯。

盈利仍是问题

Keep招股书显示,按2022年的月活跃用户及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是中国最大的健身平台。中国健身人群中77.5%的人了解Keep移动应用程序。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Keep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1.8百万、29.7百万、34.4百万及36.4百万。于2022年,Keep的月活跃用户在平台总共记录约21亿次锻炼次数。

Keep的收入由2019年的人民币6.63亿元增长66.9%至2020年的人民币11亿元,增长46.3%至2021年的人民币16亿元,并由2021年的人民币16亿元进一步增长36.6%至2022年的人民币22亿元。

Keep的毛利从2019年的人民币2.726亿元增长83.2%至2020年的人民币4.994亿元,增长35.5%至2021年的人民币6.766亿元,并进一步增长33.1%至2022年的人民币9亿元。Keep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的毛利率分别为41.1%、45.1%、41.8%及40.7%。Keep表示,2022年的整体毛利率较2021年有所减少,主要由于会员订阅及在线上付费内容分部的毛利率下降,这反映了虚拟体育赛事的收入贡献不断增长,但其毛利率相对较低,原因是奖牌成本上升;疫情对Keepland业务的负面影响,广告和其他分部的毛利率下降。

虽然是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但呈增长趋势的收入背后,是巨大的亏损。Keep的年度亏损由2019年的人民币7.35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22亿元,再增至2021年的人民币29亿元,而2022年的期间亏损为人民币1亿元。Keep对亏损变动的原因作出说明,包括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战略性地增加流量获取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支出,以进一步获取、激活和留住用户。

公司增收不增利的问题显著,Keep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分别为人民币3.66亿元、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Keep表示,产生亏损净额原因是其通过品牌投资以及创新、优质线上健身内容和产品供应将战略重点放在扩大用户群上,为长期盈利能力做好准备。

目前,Keep的收入来自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自有品牌产品以及广告及其他服务。其中,Keep的大部分收入来自销售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例如,按商品交易总量计算,Keep品牌于2022年在中国智能单车领域排名第一;同时,Keep还是2022年中国最大的瑜伽垫品牌,市场份额为18.3%。

这或许是Keep的矛盾之处,其核心业务本是线上健身内容的提供,以内容生产属性为重;但其最大的收入来源却是健身设备的销售,具备电商属性。

线上健身“降温”

不可否认,疫情是线上健身行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如今人们的生活从线上回归线下,线上健身的热度或许难以为继。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0年中国线下健身会员及课程的市场规模下降11.9%,而中国线上健身内容分部的市场规模增长125.9%。

根据上海体育学院、三体云动和万博宣伟联合制作的《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报告中2023年Q1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线下健身场馆的各项运营数据指标正在快速复苏。截至4月30日,线下各类健身场馆数量大幅增加,付费健身会员数量、平均消费支出、活跃度、训练频次等数据也均已逼近2019年同期水平。2023年,中国线下健身行业正在迅速“回温”。

健身市场的规模是有限的,线上健身与线下健身的市场必然有一定程度的重合,线下健身市场的“回暖”,就必然昭示着线上健身的“降温”。

根据Keep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Keep的平均月会员留存率分别为70.8%、73.3%、71.7%及65.3%。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Keep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月均锻炼次数分别为4.3次、5.0次、4.1次及4.8次,而每名订阅会员的月均锻炼次数分别为13.5次、10.9次、7.2次及7.8次。

截至2023年3月31日3个月,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平均月度订阅会员及平均月度运动产品客户分别为26.3百万名、2.8百万名及0.4百万名,而2022年同期则分别为34.3百万名、3.5百万名及0.5百万名。

由此可见,2020年至2022年,Keep的平均月会员留存率逐年下降,每名订阅会员的月均锻炼次数也逐年下降,并且随着2023年疫情政策的放开,Keep的活跃用户和付费用户规模与2022年相比有所下降。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Keep平台的用户情况或许能够反映,目前我国的线上健身行业呈现“降温”状态。

面对“降温”情况,Keep对未来的发展仍充满信心,并积极探索与改革。Keep认为,中国健身人群的规模和年支出额均呈现出巨大增长潜力。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2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健身人群,达374百万,为世界之最,预期到2027年将达到463.5百万。同时,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每人人民币2518.3元,远低于美国的人民币16425.2元,显示出强大的增长潜力。

后疫情时代,线上健身无疑会面临增速回落、流量红利减退等诸多挑战。为了增加收入和实现盈利,应对线上健身的降温,Keep计划进一步壮大用户群并深化用户参与度,以及利用多种增长路径增强商业化能力。

在壮大用户群并深化用户参与度方面,Keep计划战略性地按不同价格水平推出更多种类的内容及产品,以吸引不同年龄、兴趣领域和地点的用户,迎合大众人群的多元化需求,来进一步扩大可触达市场及扩大用户群。此外,Keep计划持续丰富其内容产品,加入吸引大众的内容。例如,Keep于2021年开始提供广泛的武术及舞蹈内容。同时,Keep还计划通过使健身解决方案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体验,例如通过与智能健身设备整合而为线上健身内容引入新的游戏化功能,并丰富直播课和人工智能辅助训练计划库。

在利用多种增长路径增强商业化能力方面,Keep计划为平台引入更多PUGC内容,通过与更多健身内容提供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加强与现有合作伙伴的关系来提高用户参与度和黏性。此外,Keep追随最新的宏观及行业趋势引入创意形式。以创新形式发起虚拟体育赛事是Keep引入创意形式的成功案例——Keep抓住年轻人的消费心理,与多个知名IP合作,鼓励用户为获得定制奖励达到各种运动指标,并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及社交媒体及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营销活动,推动虚拟体育赛事收益增长。

此外,Keep也推出了新业态线下健身课程。除经营自有Keepland健身中心外,自2021年起,Keep与第三方线下健身房合作推出了Keep优选健身馆课程。对于与第三方线下健身房的合作,Keep仅提供我们教练的健身内容和服务,不时在这些健身房举办Keep健身课程,不参与该等健身房的经营。Keep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扩大这种轻资产模式。Keep的目标是利用线上流量在北京及其他一线城市与更多线下健身房合作,以及提供涵盖更多健身类别的健身课程。

三度递交招股书后,Keep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但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以及线上健身的降温,使Keep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Keep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正在积极探索与改革。Keep是否能够成功寻到出路,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谢婷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兽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